|
|
「康健樂頤年」報告摘要
第一章 引言
-
促進長者健康,令他們保持身心康泰,對長者本人,以至對政治、社會和醫療界的領袖來說,都是一項特殊的挑戰。為此,安老事務委員會(委員會)設立"康健樂頤年" 專責小組(專責小組),以制定有關推廣 "康健樂頤年" 的策略和措施。
第二章 香港長者人口的變化特色
-
在二零零零年,估計全港有759 200名長者(即65歲或以上的人士),佔總人口的11.2%。到了二零二一年,65歲或以上的人口會佔15.7%(1 322 500人),即每六名香港人中,約有一人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;在年長人士當中,高齡長者(即75歲或以上者)所佔百分率亦會大幅上升,因為在嬰兒潮期間出生的人士將年滿75歲。
-
本港的調查結果顯示,在65歲或以上,以及在45至64歲年齡這兩個組別的人士當中,分別有75%和45%正罹患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。在長者當中,糖尿病、心臟病和慢性支氣管炎等其他慢性疾病亦是常見的疾病。由於患上這些慢性疾病影響健康,雖然長者只佔總人口約11%,但在病人住院日數方面,長者所佔的比率卻超過46%。面對有愈來愈多長者患上慢性疾病的問題,如果不立即加以適當處理,便會在治療、康復和院舍照顧等服務方面造成龐大的財政負擔。
-
很多慢性疾病都與個人長期的生活方式有關,亦受環境因素影響。身體損傷和神經精神病也是兩大日趨嚴重的健康問題。長者較易因意外事故令身體受傷,例如跌傷、在過路時遇到交通意外受傷等,而抑鬱和痴呆是在年長人士之中兩種最常見的神經精神病,值得加倍留意。
-
如能有效地保障和促進健康,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預防,而不少殘疾也可能治癒。因此,無論從個人或社會角度來看,現在是香港推廣和實踐"康健樂頤年" 的適當時候,值得大家支持。
第三章 健康、年長和“康健樂頤年”的概念
-
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定義,健康是指個人在生理、心理和社交生活方面都處於良好狀態,而不單是指沒有疾病或身體健康。因此,在討論健康問題時,不應只着重預防疾病,還應確保個人能怡情養性、強身健體。
-
雖然年長是生命的必經階段,但生理和心理機能的衰退速度卻因人而異,主要是視乎個人的適應和應付能力而定。只要長者保持身體健康,頭腦靈活,其心智功能只會出現輕微衰退,不會嚴重影響長者的晚年生活。
-
鑑於人口漸趨老化,很多國家都制定了有關推廣"康健樂頤年"的政策。推廣“康健樂頤年”的國家或地區,其中一個得到人民響應的重要主題,是把年長視為一個可以積極面對的過程,長者雖然有不同的需要,但仍然充滿機會。以下是這些國家所認同的“康健樂頤年”策略︰
-
促使市民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;
-
鼓勵個人為自己的健康負責,同時協助有需要的人;
-
政府應起帶頭作用,並與專業組織、志願團體和私營機構等有關方面合作,協力向公眾推介“康健樂頤年”;
-
在社區推動環境改革,通過去除障礙的社區設計、發展可供體弱和殘疾人士使用的運輸服務,以及建立社區護理支援網絡,促進健康生活,達到“老有所屬”的目的;
-
協助長者繼續參與社區、經濟和社交活動,確保他們可以繼續享有積極愜意的生活;
-
積極採取各項措施,推廣年長的正面形象,強調長者對家庭、社區和社會可作的貢獻。
-
專責小組認為可採用類似上述的策略,推廣“康健樂頤年”。
第四章 健康的體魄
-
多做運動、飲食均衡和減少吸煙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元素,可預防多種疾病。
-
隨着年齡的增長,要保持身心健康和生活質素,就必須多做運動。運動對活動能力受到局限和長期患病的長者亦有好處。
-
不均衡的飲食有損健康。健康的飲食習慣對任何年齡人士都十分重要。
-
目前與吸煙有關的疾病是肺癌、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冠心病,全部都是本港常見的疾病,可以導致病者死亡。吸煙加速骨質疏鬆,也可以是血管梗塞性痴呆的主要成因。國際研究指出,戒煙對身心均有好處,即使對年邁的長者亦然。
-
選取健康的生活方式,人們不單可以延年益壽,更可享受豐富多姿的晚年生活。
第五章 心理社會健康-
生活中各種心理社會因素如個人歷史、社會關係、生活方式、個性、智力(包括認知)發展等,均對健康有重大影響。在這些因素中,認知和適應社會能力這兩點最為重要,對長者的心理社會健康有重大的影響。
-
有人誤解,以為年長就必定會喪失認知機能,不能復原。可是,如能多用時間盡力去記憶,有可能改善記憶力。對很多長者來說,豐富人生經驗使他們更有智慧,足可彌補認知機能上的輕微損失。
-
在退休後,步入晚年,長者難免須面對喪失親友之痛,隨着親友離世,他們的社交圈子也會逐漸縮小,使長者感到被社會孤立。傳統上,香港社會的長者一直依靠家庭照顧和給予精神支持,不過,隨着近年來香港社會和經濟迅速發展,長者與家人關係漸趨疏離。
-
為促進香港長者的心理社會健康,應鼓勵他們做到下列各點:
-
(a) 為成年後期作好準備;
-
(b) 維持融洽的人際關係;
-
(c) 善用時間;
-
(d) 投入社會及繼續融入生活從而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;及
-
(e) 踏實而豁達的人生觀。
第六章 理想和信念
-
"康健樂頤年"是一個由年幼到年長持續不斷的過程, 透過身體力行,達致身心康泰。首先,個人必須保持身心健康;此外,亦應制定適當的政府政策,以及社區和個人的措施,以達致"康健樂頤年"。
-
我們的理想,是締造一個能夠持續促進健康生活的社會環境,讓所有人包括長者在內,都能獲得所需的資訊、服務和支援,為個人的健康和福祉作出明智的抉擇,並受到社會的重視,能夠獨立自主地安享晚年。
-
為了協助制定和管理有關推廣“康健樂頤年”運動的措施,專責小組提出一套信念,包括以下各點︰
-
尊敬長者,讓他們享有尊嚴
-
取得全面的健康和福祉
-
提高生活質素
-
自我照顧、家庭和社會的支持
-
各界合作/社會齊來參與
-
已證實有效的工作方式
-
為協助政府、非政府機構和其他地區組織制定推展"康健樂頤年"的政策和計劃,我們建議應採納並頒布九項指導原則︰
-
(a) 顧及長者的不同需要、情況和期望;
-
(b) 讓長者融入社會,而不是把他們與社會分開、隔離或孤立;
-
(c) 應尊敬和尊重長者畢生的成就和對社會的貢獻;
-
(d) 應消除大眾對長者存有的偏見和誤解;
-
(e) 應鼓勵長者承擔個人責任、發展所長,以及提供發揮創造力、創意的機會;
-
(f) 推動長者積極參與對他們本身很重要的日常事務及決定;
-
(g) 鼓勵家人為長者提供支援,及加強家庭各代之間的凝聚力;
-
(h) 除去影響長者及護老者的障礙,包括減輕他們所受的經濟、環境及其他困難;及
-
(i) 有助在不同場合(包括學校、工作場所等)提供可促進健康成長的環境。
-
為達到建議的“康健樂頤年”理想、信念和原則,專責小組已提出四項重要的發展路向,詳情在第七至十章中闡述。
第七章 提倡個人責任
-
個人生活方式很可能是影響個人健康狀況的最主要因素,因此,負起個人責任是促進"康健樂頤年"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-
讓人發揮所長是提倡個人責任的一個有效方法,例如增強個人應付種種新挑戰的能力(如患病或沉重的生活壓力)。定期接受健康檢查、及早治病、慎用藥物,這些個人決定均有助及早診治,迅速康復。
-
提倡個人責任的策略包括:推行公眾教育;讓長者可以決定他們如何生活,並表達自己的期望;為市民提供關於健康的資訊;及讓長者學習個人技巧,培養自我提升能力。
第八章 推動社會積極參與
-
個人的生活方式會受到社會的影響,社會各界如能協力為長者提供支援,對推廣“康健樂頤年”的工作定有莫大的幫助。
-
為了集中社會力量,政府必須率先教育公眾和進行宣傳工作,加深市民大眾對"康健樂頤年"的認識。
-
其他參與者應包括非政府福利機構、地區組織(例如區議會、分區委員會)、義工、商界、醫療專業人員、學者及傳媒。名人和成功人士亦可協助動員市民支持,培養"康健樂頤年"的社會風氣。
第九章 創造可促進健康生活的環境
-
規劃完善的居住環境除可保障長者的安全外,亦可提高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。這種居所應具備的設施包括︰提供安全設施(例如坡道和充足的照明設施),因應長者機能衰退而裝置的輔助設施(例如大字體的方向指示標誌),及自助設施(例如在浴缸裝設扶手)。
-
鑑於本港人口持續老化,我們應該廣為推介和實踐通用設計的概念。
-
良好的社會風氣有助一般人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。全面健康運動已在一些外國社會上蔚然成風,促使市民作出改變,實行健康的生活方式,為自己的健康負責。我們也應在香港推行類似的運動,提倡健康的家庭、學校和工作場所概念。
-
不同輩分家庭成員互相支持,有助鼓勵長者採取並繼續實踐健康的生活方式。融洽的家庭可關懷長者,給予這方面的支援,以及日常生活上的照顧,並可促使個人緊守有益健康的良好生活習慣。
-
在人生的最初階段,學校可說是推介"康健樂頤年"的主要地方。而在宣揚敬重尊長方面,學校亦擔當重要角色。
-
在健康工作場所工作,僱員對人生較有把握,亦因而通常會更加機靈、富創意和有效率。從管理的角度來看,在工作場所促進健康有助減少缺勤、提高生產力、降低醫療開支和減少意外。
第十章 提升長者的形象-
人們對長者往往有許多成見,由此產生種種偏見。如果長者也認同這些偏見,對長者的福影響深遠。其他偏見(例如長者是他人的經濟負擔),亦會導致家庭和社會歧視長者。
-
本港和海外有不少研究結果都推翻一般人對長者的成見。例如一般人以為,人到晚年,身體和精神健康才會急轉直下,但研究結果顯示,實際上是在30至40歲時,身體衰退最為嚴重。
-
要消除這些成見,我們應爭取傳媒的支持和合作,改變社會對長者的成見。我們應該鼓勵長者透過終身學習、就業或投入義務工作,積極地建立社會上對年長的正確觀念。
第十一章 未來路向
-
由於"康健樂頤年"在香港是較新概念,安老事務委員會和專責小組,會在衞生福利局和有關部門的協助下,向各界及服務提供者解釋“康健樂頤年”的概念和策略,並鼓勵各界廣泛討論。為此,為期三年的“康健樂頤年”運動將會在短期內展開。
-
"康健樂頤年"運動首年的工作重點是促進長者的身體健康,宣傳健康生活方式對整個社會(尤其是長者)的好處。其後兩年除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外,更會致力促進長者的心理社會健康。
-
為鼓勵廣大市民積極參與,專責小組更會推行社區協作計劃,以團結各界的力量,一起參與,透過創新的活動和計劃,加強推廣“康健樂頤年”的概念。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已撥款2,100萬元資助推行社區協作計劃。
-
展望未來,專責小組認為推廣“康健樂頤年”的工作必須持續進行,並會在市民對“康健樂頤年”有更多認識後,把工作重點放在一些特定範疇。我們會成立“康健樂頤年”督導委員會,負責推展為期三年的“康健樂頤年”運動,並向安老事務委員會提供意見。
|
|
 |
|
|
|
|
|
|